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2017年12月12日载于人民法院报——六安:司法服务有温度 保障发展有力度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12-12 09:52:00 打印 字号: | |

本报记者 周瑞平 本报通讯员 隆 艳 白云雷

根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性使用背包式移动科技法庭进行巡回审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起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和多元解纷平台,将诉讼服务、快速解纷做到老区人民心里;通过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队伍建设;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11月17日,六安中院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六安法院坚持党的领导,抓公正增质效,抓便民强服务,抓创新提智慧,抓机关夯基础,抓队伍强素质,工作有声有色,有量有质。”安徽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如此肯定六安法院工作。

服务老区人民举措扎实

根据革命老区、山区的特点,创新性使用“背包法庭”,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既提高办案效率,又彰显公开、公正的司法权威

建起诉讼服务中心,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将除庭审之外的其他诉讼事务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实现“进入一个厅、事情全办清”

2017年11月16日一大早,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法院古碑人民法庭的法官带着“背包法庭”,来到古碑镇文化站,用了十多分钟,就在会议室搭起了移动科技法庭,对当天审理的家事纠纷进行同步录音录像,还在网上视频直播庭审过程。

“看到法官带着这些机器来开庭,大家都知道现在法院办案规范、公开。”虽然“背包法庭”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古碑镇文化站开庭,依然吸引了许多群众来旁听。

带着“背包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早已是六安法院的标配。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六安调研期间,通过法院指挥中心系统,观看了“背包法庭”在大别山深处巡回审判的庭审现场并指出,六安法院在践行司法为民方面做得非常好,创新性使用背包式移动科技法庭进行巡回审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一创举要在全国推广。

六安中院根据革命老区、山区的特点,创新性使用“背包法庭”,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既提高办案效率,又彰显公开、公正的司法权威。自“背包法庭”投入使用以来,全市法院共深入乡村社区巡回审理案件746起,当庭调解率65.3%,取得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同。

2016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广六安经验,为全省基层法院都配备了“背包法庭”。

2017年初,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再度肯定“背包法庭”的司法便民成效。

如果说“背包法庭”将移动科技法庭搬到了老区人民身边,那么六安法院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则将诉讼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里。

六安中院在安徽率先建起诉讼服务中心,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将除庭审之外的其他诉讼事务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实现“进入一个厅、事情全办清”。目前,已建成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构成“网、电、人、窗”四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面对面、网上、线上多种方式的司法服务。

在六安中院的示范引领下,舒城、金安、裕安、霍邱等基层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全省法院优秀、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荣誉称号。

依托功能完备的诉讼服务中心,六安法院全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功能齐全的诉调对接中心在全市8个法院、28个人民法庭实现全覆盖。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办理诉调对接案件2115件,调解成功1549件,调解成功率为73.2%。今年3月,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在六安调研后,对六安法院多元解纷工作予以肯定。

服务老区发展主动有力

六安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司法护航作用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安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僵尸”企业调研,甄别分类,因企施策”

近年来,六安市坚持红色土地绿色发展,目前已基本建成安徽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全面构筑起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六安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司法护航作用。霍山县人民法院找准服务“旅游兴县”战略的着力点,与“旅游大提速”目标深度融合,出台了《为旅游兴县战略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着力保障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寨县人民法院青山、南溪和江店3个人民法庭先后挂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进一步促进旅游纠纷的及时就地解决。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安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僵尸”企业调研,甄别分类,因企施策。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理涉破产纠纷案件24件,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在素来以工业强县著称的霍山,辖区内既有上市企业又云集中小企业。霍山县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司法预警社会风险、堵塞社会管理漏洞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企业风险四色预警机制建设。面对破产案件,坚持多重整、少清算的工作思路。2015年,成功审结了资产与债务均接近6亿元的安徽少安丝绸集团破产重整案。重整期间,集团旗下5家关联企业均通过自营或租赁的形式继续生产经营,800余名职工全员在岗。2016年,在审理安徽红园化纤有限公司破产案件中,破产合议庭指导管理人优先考虑破产和解,挽救企业,经招商引资,新投资人出资受让了全部股权,实现了“腾笼换鸟”,企业重新生产,带动了百余人就业。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六安中院自2011年始,每年向六安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报送行政审判白皮书,受到六安市长毕小彬等领导的重视。

连续7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既保障了当地中心工作依法推进,也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同时,通过对行政机关应诉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切实提高了涉诉行政机关应诉水平和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据统计,近年多发的征迁类矛盾纠纷,协调撤诉案件达30件,占全部结案数的34.88%。

规范管理提升审判质效

全市法院开展“规范建设年”活动,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六安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针对规范化建设情况开展自查,逐条梳理未完成的任务,规范不到位的情况,逐项整改,巩固深化“规范建设年”活动成果

2015年,六安中院党组提出,以新审判大楼正式启用为契机,全市法院开展“规范建设年”活动,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六安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六安中院出台了实施方案,规范5个方面19项工作,制定、修改、完善44项制度。重点创新审判管理,建立新机制,细化各项要求,规范各个环节。六安中院一月一调度,每月公布法官办理案件明细;全市法院一季度一调度,及时发现问题不足,有的放矢整改提高。当年,六安中院受理各类案件4310件,审结3971件,同比分别上升13.8%、43.3%。全市法院结案率达92.7%,居全省法院第三位,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在为期2个月的作风纪律教育整顿中,该院每天1名院领导、3名中层干部开展全方位明察暗访,每天通报;将活动由专项监督检查转化为常态化监督检查,全年查处8类151个问题,即查即改、跟踪到位、防止反弹。切实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立采购委员会,公开采购流程、加强采购监管;组织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干警自我查找出165个风险点。2015年,全市法院开展审务督察等16次、财务监督工作10次、专项治理活动2次。

“规范建设年”初见成效后,六安中院相继开展 “规范提升年”“规范巩固年”活动,坚持“规范建设在中院、规范提升在人民法庭、规范巩固在基层法院”三年规范发展大格局,先后制定完善86项制度,织密制度约束网,通过制度管人管案件,全面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2016年以来,六安中院针对规范化建设情况开展自查,逐条梳理未完成的任务,规范不到位的情况,逐项整改,巩固深化“规范建设年”活动成果。这一年,人民法庭成为规范建设重点对象。建立“基层人民法庭网”,积极打造成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办事平台、社会监督平台;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见》,明确打造“有为、民生、严谨、活力、智慧”法庭目标,规范35项工作,不断推动人民法庭规范、科学发展;推出4个“示范法庭”,坚持典型引领,强化目标导向;开展人民法庭“回头看”,重组6个小组再摸排,并将摸排工作向中院、基层法院延伸,确保规范建设稳打稳扎。

打造特色品牌培树形象

结合形势要求和自身实际,将法院文化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文化品牌,以文化凝心聚力,全面推进队伍建设

搭建起设施、网络、刊物、活动四个文化阵地,着力形成线上与线下、物质与精神互促互进、一体融合的生动局面

六安,又称“皖西”,位于安徽西部、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是“上古四圣”之一、中华司法鼻祖皋陶的封地。皋陶文化开启了法治文明的源头,开启了“崇德尚法”的先河。革命战争年代,六安是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的重要组成,是人民司法制度最早发端地之一。两种文化的汇聚,在六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皋陶文化和红色文化。

六安两级法院积极探索法院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形势要求和自身实际,将法院文化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文化品牌,以文化凝心聚力,全面推进队伍建设。

六安中院以打好“皋陶牌”为重点,持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皋陶文化精良作品,形成研究宣传推广皋陶文化的长效机制。今年6月,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六安中院协办的皋陶文化研讨会在六安举行。50余位研究皋陶文化的著名专家、学者对皋陶人物形象、法律文化及对现今法治建设的传承与影响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

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六安法院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篇章。现在的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独山人民法庭素有“红色法庭”之称。独山苏维埃法庭是安徽较早的、少有的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一个保存完整的革命法庭之一。经过六安中院和裕安区法院上下联动,妥善保护好苏维埃革命法庭及历史文物,努力搜集相关方面历史资料和物件,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法庭文化的内涵。

从皋陶文化到红色文化,六安法院借力地域文化优势,传承地域文化精髓,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多方位广角度丰富法院先进文化,以文化建设带动队伍建设,用“软实力”提振队伍的“灵与魂”。六安中院建成集院史室、荣誉室、廉政教育室于一体的文化展馆,制定了《全市法院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创作了《六安法官之歌》,凝炼“法严风清、德劭业精”八字院训,形成以“公正司法、恪职为民、甘于奉献、奋力争先”为主要内容的六安法院精神,在队伍中大力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凝成干事创业的一股绳,调动了队伍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今,六安法院已经搭建起设施、网络、刊物、活动四个文化阵地,着力形成线上与线下、物质与精神互促互进、一体融合的生动局面。并以文化阵地为依托,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到独山苏维埃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和司法作风教育,坚定队伍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队伍的向心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盛方奇 制图


责任编辑:六安市中院管理员